消费升级的时代 鞋企该如何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

2017-09-05 财经网 4684

鞋企生意难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升高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再加上TPP协议的实施,导致众多国外品牌将订单转移到了东南亚国家,国内鞋品出口量急剧下滑,尽管随着美国退出TPP,情况慢慢开始回暖,然而依旧无法改变行业整体低迷情况情况。而电商的冲击又使得实体经济越发艰难,不少国内知名鞋企遭遇到了关店狂潮,前段时间“一代鞋王”百丽黯然退市,港股上市公司达芙妮称公司2016年上半年同店销售下跌11.7%,关店450家等等。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正式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中国鞋企掀起了一阵转型升级的浪潮。然而转型并非易事,资金需求巨大,一次失败的转型会使得原本就负重前行的鞋企扛上更重的负担。

为了转型而转型不但无法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鞋企应该找准消费者的痛点从而“对症下药”完成转型。近几年,国内消费者的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由此所带来的消费升级也逐渐深入人心,而消费升级的不断深入也造就了个性化需求的急速膨胀,按照华丽志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时尚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近95%的受访者对个性化定制感兴趣,而且中国消费者对小众品牌的心态更加开放,更乐于尝试,这样的态度在年轻一代消费者中尤为突出。由此可见,个性化定制已然成为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大新需求,消费者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鞋企自然没有理由置若罔闻。然而实际上,早已有鞋企尝试个性化定制业务,Nike早年就推出过NikeID试水个性化定制,然而由于制作周期过长、价格过高、市场尚未成熟等诸多制约因素,此项业务并未得到大规模的发展。要想顺利开展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是基础之一,就如同双驰个性化定制项目总负责人古玮明所说:“中国古代就有类似个性化定制这样的业务,当时叫做量体裁衣,然而定制出这样的一件产品所耗费的工时绝对不是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下能够承受的,所以鞋企要想顺利的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个性化定制业务是来自消费者的C2M的需求,消费者先下单然后再生产,跟原来的先生产再销售的模式不一样。因此只有供应链跟得上才能够推行。”目前双驰企业已成功建成多条柔性化生产线,并将旗下的鞋业品牌良鞋记改造为个性化门店工厂,消费者在门店内下单后,订单数据会分解成多道工序传输到各条生产线上,多条生产线同时运作,最快只需要20分就能让消费者拿到所需要的定制鞋款,而双驰自主研发的供应链平台会根据消费者的订单需求进行实时的动态的补充,最大程度降低库存成本以及消费者的等待时间的成本。

此外,个性化定制业务的推广还有赖于大数据的应用。在消费升级的当下,消费者对于产品所带来的体验也越发关注。根据麦肯锡发布的《2016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把钱花在何处更为挑剔,普遍的快速的市场增长已经不复存在,消费者开始增加提升生活品质及体验的开支。“好的产品一定是挖掘用户需求的本质并满足它而不是创造需求,只有真正满足用户本质需求的产品才能带动市场热度,作为鞋品,个性化是新来的需求而舒适度是用户的本质需求。”就像古玮明说的那样,而如何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个性”和本质上的需求是一个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个性化定制的核心所在,要想做到这点这就有赖于大数据的采集。为此,国内不少知名品牌开发脚型测量设备以此来获得足量的数据,国内知名运动品牌361°与科技巨头百度合作,联合成立了361°“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合作后,百度凭借其在大数据领域的优势,与361°共同研究和管理用户真实的数据,研发和生产基于用户需求的数字化鞋产品。双驰企业与中科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脚型扫描设备,构建“中国人脚型数据数库”。只需要3秒,使用者就能够获得一份完整的脚型报告。

在崇尚个性化定制的时代下无论是对传统制造企业还是整个中国制造业而言都是深化改革、成功转型不可错失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