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穿戴是为了智能还是为了穿戴

2017-08-08 原创 4745

2017年的七月对于可穿戴设备的领头羊公司Jawbone来说终究是个噩耗,曾扛起一方天下的名头被估值30亿美元的龙头公司如今由于经济压力迫入清算程序。有人说这是穿戴智能界命运的开端,意料整个结局。然而往往总有一部分人在逆境中成长。不单单是苹果、华为等这些品牌选择逆流而上,尝试新的产品,一些传统企业更是朝向智能穿戴的智能服装、智能鞋等“全领域”进军,类似于奢侈品牌LV推出的首款智能手表,服装品牌“柒牌”研发智能夹克,阿尼玛的全屏触控智能手表在米兰时装周亮相,刮起了穿戴界的一阵热风。

众所周知Jawbone曾是一家致力于有设计感的产品公司,依靠蓝牙耳机和蓝牙音箱造就了辉煌的历史。可他为何还是无法见证可穿戴界的崛起?是的,Jawbone的智能手环,产品外观设计感强大,但是正值2011年可穿戴的风口浪尖,技术和硬件的工艺尚未成熟,无法支撑如此过度追求时尚感的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将概念产品当作量产产品,导致产品不利于生产。而在竞争对手Fitbit和小米手环采用分体式设计的对比下,Jawbone整体柔性电路板包胶以及外观秀气,但良品率低,维修成本高自然显得背离时代。于是,对Jawbone的灭亡,众人纷纭,原因众多。2012年,谷歌发布了谷歌眼镜,它被称为谷歌最失败的一件产品。从反馈中得知产品电量智能正常运行1小时,性能降低并且大面积发热。而它的画面成像也不如预计中那样出色。就像佐治亚理工大学教授Thad Starner2017SXSW大会上调侃道:“谷歌眼睛镜作为一个智能穿戴设备,在提高人类的超能力上并不是特别成功,相反的,作为一个面部电脑特别不舒适。”甚至在有些地方为了保护隐私下了“佩戴谷歌眼镜者不得入内”这一羞耻规定。最终,在2015年,谷歌彻底放弃了谷歌眼镜 。

在这后劲十足的智能穿戴市场,智能鞋也在其中占了不小的份额。大多数厂商推出具有记步或定位功能的智能鞋。然而作为一款鞋子,它究竟需要着重表现的是其“黑科技”分量还是在日常穿戴的基础上获得智能科技的辅助。去年年末,耐克推出一款一名HyperAdapt 1.0的自动调节松紧的智能鞋。鞋子穿上之后,它会根据双脚与鞋子的贴合状况自动调节松紧度,然而它引来了一些顾客的尴尬吐槽“如果鞋子没电了,主人是否无法脱鞋了呢?”目前,被大众接受且销量较高的智能鞋主要功能仍然还是计步和定位。国内的李宁、双驰等企业相继推出此类智能鞋, 其中由双驰智能设计的智能学生鞋,采用自动识别脱鞋,精准计步定位追踪,外观新颖脚感舒适,孩子上学路上的必备法宝,更是与小伙伴嬉戏成长道路上的守护天使。多个宝贝同时管理,非常符合现代消费者舒适而高效的生活模式。

就智能鞋而言,首先应该先是鞋子,再有智能,更多的设计在易穿易用上花费心思以体现其人性化,而不是对智能科技的一味崇拜跟风。智能穿戴在技术上雄心勃勃也许在最终形式中并不那么重要,它们不是需要夸张的功能来证明其价值,更加生活化的设计才能使其在这场“乱战”中站稳脚步。谁是基谁是辅,显然消费者行为是问题的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