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这里,才知道现在中国多厉害——莆田:定制鞋,数字转型的缩影

2023-10-27 《环球日报》——环时财经 228

“世界上没有两只完全一样的脚,”莆田双驰定制工坊的工作人员一边说着一边引导消费者站上位于商店正中位置的脚部测试仪,“想要定制一双完全适合自己的鞋子,了解自己的双脚是第一步。”这名男性消费者站上测试仪十几秒后,他的足长、足宽、足背长、足弓高等数据便呈现在仪器界面上。系统大数据还会自动分析推荐适合他脚型的款式。此外用户还可以对鞋的颜色和图案进行个性化定制。

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最快两个小时,消费者便能拿走专属定制的鞋子。这种买鞋先量脚的购物新方式正是莆田传统制造业通过数字转型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莆田鞋”是这座闽中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标签之一。据了解,2022年,莆田鞋服产业实现规模产值1460亿元,其中,鞋业规模产值1200多亿元;鞋年产量达16亿双,约占全国的10%。与此同时,鞋服产业还承载了50万人的就业,是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

不过,长期以来,以出口代工为主的产业结构让莆田鞋业自主品牌发展薄弱。随着代工企业的利润被不断挤压,以及国际贸易形势更加复杂,如何从“制造”转向“创造”,如何让莆田鞋业在产能、技术、工艺上的优势得到更充分的释放,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难题。

去年,莆田市鞋业协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请注册“莆田鞋”集体商标,显示出当地鞋业从模仿到自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而在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时,莆田鞋业也在向创新、向科技要动力。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企业不仅更了解市场需求,也能不断提升生产效能。

双驰定制工坊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个性化定制工厂的模式不仅满足了目前消费者的健康诉求和个性化需求,也能让企业避免量产带来的高库存压力。这家定制工坊采取的是“前店后厂”的模式,体验店的玻璃墙后,便是其智能制造车间。

走进其中,记者发现,这里并不像传统制造业车间那样工人密集。来回穿梭的机器人在搬运鞋面、“机械臂”可实现自动配楦、智能立体库可自主取料……据介绍,目前该智能车间的个性化定制鞋日生产能力达到1500双,综合降本率达30%。

据莆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晨峰介绍,目前莆田市已推动32家鞋企纳入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鞋服行业存在生产工艺复杂、客户需求多样、综合成本攀升、品牌营销较弱等难点痛点。对此,莆田开展精益化制造、智能化排产、柔性化改造、个性化定制等应用场景实践。 除了双驰鞋业的智能定制工厂,聚禾供应链打造快消品行业跨境电商柔性智造中央工厂,依托自研的在线设计平台及ERP、MES系统,为跨境电商从业者提供鞋服箱包等3000款个性化定制产品的选品、设计、生产、支付和物流服务,目前已实现日产30万件的生产交付能力。 莆田鞋业的发展离不开上下游产业的支撑,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也成为鞋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

莆田鞋企广泛运用的重型模切工具以及智能柔性裁切机器人便出自当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恒而达。这家装备制造企业从生产金属切削工具开始,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壁垒,逐步实现中高端功能部件的“国产替代”。 在恒而达厂区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词便是“研发”和“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的进步就是靠技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存活下来。”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俊锋说道。公司自主研发的重型模切工具以及智能柔性裁切机器人,以其加工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裁切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助力莆田鞋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谈及未来发展,方俊锋表示,将以数字化带动智能化,助力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转型升级。 施晨峰称,“数字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答题,大到全社会,小到每个人,制造业企业更是如此。”作为莆田市经济的“压舱石”,制造业占莆田GDP比重近40%。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莆田市日前出台了《莆田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企业迈上数字化转型快车道。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勾勒出的未来,“莆田货”“莆田鞋”或许将被赋予全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