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创新:专家聚焦可穿戴设备 新蓝海这里找

2015-10-22 通信产业网 1945

  2015中国手机创新周暨第三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创客创新大赛专家评审会10月22日举行,在今年新设立的智能硬件创新奖方面,共征集到68件作品,最终有43件作品入围专家评审环节。

 

  本届大赛智能硬件创新类奖项的评选标准共有创新性、人本性、专业性、前瞻性和商用性五大评选标准,而在五大评选标准的框架内,专家们对作品的创新功能、科技含量、是否量产、市场反应等方面的指标比较在意。

 

  智能硬件是近几年逐渐流行的新型硬件产品,涵盖广泛,市场反应强烈,尤其是进入2015年,智能硬件产业,尤其是可穿戴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个蓝海市场。而从本次专家评审会的情况来看,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设备较受专家评委的关注,其中不乏华为手环B2、中兴AXON Watch、Moto 360等明星产品,而广东省惠州市本土企业侨兴集团选送的星镖4型北斗手持终端也因其北斗导航概念,深受专家好评。

  北京创客空间副董事长陈雪涛表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手环、手表、项链等智能硬件设备;第二个阶段是这些设备能够通过云计算,把收集到的数据拿出来和手机互动;到第三个阶段,是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理念,把人的收手解放出来。

 

  在智能手环类别,华为手环B2备受关注。该作品是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今年面向消费者市场推出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中自动监测运动状态功能颇受专家评委推崇。而刷刷手环的NFC支付功能也在同类作品中颇具亮点,是专家评委比较认可的一款产品。事实上,智能手环是本届大赛中征集量比较大的作品类别之一,几乎与智能手表并驾齐驱,而这两类产品最大的特色是健康监控,不仅能够记录用户每日的运动量,还能追踪静息心率、睡眠细节等其他健康指标,这些功能已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并且随着产品价格的下调,普及率会放量增长,小米手环便是其中的代表。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对于某些人体健康指标,比如血压、血糖等监控需要非常高的精确度,并不是所有厂商和产品都能达到这样严格的标准,因此“大多数可穿戴设备不能取代传统医疗器械,只能作为对用户生命体征的检测。”陈雪涛指出,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是一个跨行业的产业链,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传感技术。目前,高精度密度传感器技术还掌握在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手中,“我们一定要在传感器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我国可穿戴产业的繁荣发展。”

 

  陈雪涛:智能手表市场繁荣发展 传感技术是关键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手环、手表、项链等智能硬件设备;第二个阶段是这些设备能够通过云计算,把收集到的数据拿出来和手机互动;到第三个阶段,是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理念:把人的收手解放出来。

  十年前,做智能手机的结果是把人的双手锁起来了。人在等车、排队等碎片化的时间里都耗在手机上。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有的不能单手操作了,需要用双手。可以说,智能手机以其极高的用户黏性把人的双手禁锢起来了。而现在,可穿戴设备要做的是把人的双手解放出来。

  进入2015年,可穿戴设备产业迅猛发展,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个蓝海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年初,儿童智能手表的出货量是20万台左右,仅仅过了9个月的时间,截至9月30日的数据显示,出货量达到200万台。

  智能手表出货量的提升也带动了屏幕、元器件等配件价格的翻倍增长。今年年初,一块智能手表的LED屏幕售价大概是8.5元,如今,已经疯涨到40元。

  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是一个跨行业的产业链,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传感技术。目前,高精度密度传感器技术还掌握在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手中,我们一定要在传感器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我国可穿戴产业的繁荣发展。

  目前,标准的缺乏是可穿戴设备发展所遇见的主要问题之一。可穿戴产品跟人之近,紧贴人体皮肤,在这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内,都没有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在安全隐私方面同样如此。

  此外就是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做的足够炫酷了,可是仍然没有找到完全切合的使用场景,因此不能最大化的实现产品价值。例如,大多数可穿戴设备不能取代传统医疗器械,只能作为对用户生命体征的检测。

  一个可穿戴设备从购买使用到被遗忘丢弃的平均时代大概是一个月左右,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可穿戴产品所带来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