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鞋工厂 (2).jpg

鞋厂要哭了?经济状况排名,制鞋业居然成垫底?

2016-04-28 大泉商 2376

近日,由长江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产业经济2015年度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行业经营状况排名中制鞋业垫底。


无独有偶,南方都市报早前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向东莞传统制造业企业经营者精准投放了调查问卷,共涵盖电子、纺织服装、制鞋、等行业。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表示本企业和行业的当前状况并不乐观,其中制鞋行业最为严重。近八成制鞋行业受访者表示,其所在的鞋企2015年订单减少,减少比例在众行业内最高。

而来自东莞经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5年1~8月份纺织、服装、鞋帽每月主营主业收入负增长2.2%;每百元设备和资产产生的主营收入减少5.5%,产生的收益下降3.8%,皮革、羽毛、制鞋应收账款延长2 .5天。

种种迹象表明制鞋行业的景气度降至冰点,且随着寒流的持续降温,越来越多的工厂将难以为继。面对如此窘境,鞋企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转型智能鞋领域 

传统鞋企有天然优势

“转型”一个在资本市场上常常出现的高频词汇,道理谁都懂,但谈何容易?多少优秀的传统企业因转型失败错失发展良机,甚至走向灭亡。那些血淋淋的教训都在告诫企业管理者在转型之前需要深度思考“向哪转,如何转”的问题。

对于深处寒冬中的传统制鞋业,不乏在行业降至冰点前看出端倪并提前布局转型之路的公司。这些企业的成功转型也为陷入窘境的制鞋企业指明了一条道路。

近来来,伴随着一阵“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细分领域中的可穿戴设备犹如一只站在风口上的猪。不论是媒体、投资人、创业者,还是科技巨头,对于可穿戴设备都显得极为亢奋。

继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后,智能鞋也开始受到各界的热捧。不单单是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传统鞋企、甚至大型跨国企业也不断地在智能鞋领域试水。Google、Nike、Adidas、李宁、双驰、361°。。。国内外企业都在尝试做智能鞋,希望能在这个最贴合人体的产品中发现另一片商机。

作为传统鞋企,自身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在制鞋领域有丰富的资源,能最快生产出自己想要的鞋子。毫无疑问成为较早,也是较快切入该领域的第一批人。

双驰鞋业董事长陈文彪先生就是这一批人中的一员。2013年,当智能鞋刚刚兴起,陈文彪先生借势果断出击,成立了一家含有互联网基因的子公司——双驰智能,将原本擅长的鞋业植入智能基因,正式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

双驰鞋业是中国三大鞋都之一莆田的本土企业,也是莆田鞋业协会会长单位。这家成长了超过20年的鞋企是以运动鞋制造为主,与迪亚多纳、索康尼、吉姆拉等海外品牌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双驰首先以儿童智能鞋作为切入点,研发的第一款智能鞋是儿童防丢鞋。双驰在儿童智能鞋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仅产品预售效果不错,同时自主研发设计的双驰儿童智能鞋还获得了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奥斯卡奖的红星奖。

随着双驰智能鞋品的日益完善,智能鞋也不局限于儿童系列,老人、成年人系列智能鞋也已发售,这些智能鞋涵盖了休闲、健身、运动、医疗和娱乐等各个方面。

在莆田,生产鞋的企业数以千计,生产制造的实力不言而喻,而今这些传统鞋企在面临转型问题上都显得彷徨。作为莆田鞋业协会会长陈文彪先生不仅自身朝着智能鞋领域成功的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还积极通过自身经验引导其他鞋企转型。基于此,双驰还开发了智能鞋孵化平台。

智能鞋孵化平台目前由莆田鞋业协会在背后支撑,可以借用当地的鞋业资源,包括双驰企业以及来 自上海、深圳、福州的软件团队支持,主要目的是让鞋企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摆脱大多数中小鞋企对外贸订单的依赖,提高鞋企的科技竞争力。

作为传统鞋企,转型智能鞋拥有天然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优势。以双驰企业为例,目前其生产线每年生产约 1300 万双非智能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国外品牌的代工订单。在智能产品的探索期,除了研发自有品牌的产品线之外,双驰同时采用与一些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方式,将制造业的强项——鞋子设计和元件方案,与互联网公司的强项——软件开发结合起来,产品生产之后以联合运营的方式推进。

在销售渠道方面,传统鞋企渠道资源的优势不仅在数量多,而且在层次丰富。比如线上的淘宝众筹、官方平台和第三方电商平台,以及线下的零售合作伙伴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运营商渠道,可以通过校信通业务提供比如孩子进校门后自动发短信给家长这类功能。

亿级市场待开发

智能鞋下一个突破口

在业内人士看来,传统的制鞋业已经呈现饱和状态,鞋企目前正在探索新的增长点。随着“互联网 ”概念的深入,智能穿戴有望成为鞋业下一个突破口。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部技术支持与研发副总经理杨佳劼认为,对于智能可穿戴产业而言,2007-2015年属于探索阶段,软件平台、数据库等还不够成熟;2016-2018年将是市场启动期,随着大数据和生态圈的逐渐成长,智能可穿戴产品使用起来将更方便;而2019-2021年预计会成为高速发展期,此后市场可能趋于稳定。而目前,整个智能穿戴正处与市场的启动期,正是企介入的良机。

相关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13年可穿戴设备的全球出货量为970万台,而2014年达到2200万台,预计2018年将达到1.35亿台左右。在智能鞋领域,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2014-2017年中国家庭安全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将迎来个人定位产品的快速上升的井喷时代。估计智能定位鞋销售量每年增幅将达到130%,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人次。业内人士表示:“原来有哪些穿戴产品,未来就会有哪些可穿戴设备,这块蛋糕之巨大可想而知”。

可穿戴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也赢得了国家的大力肯定和支持。2015年12月14日,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意见提出总体目标和七大行动计划,其中就有制定《智能硬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